2012年3月18日,在沈家门锚地休整的“中国海监66”船。作为当前中国航速最快的海监船舶,“中国海监66”船曾成功阻止擅自进入中国东海管辖海域从事非法调查活动的日本调查船。新华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谢来 发自北京
“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在《李鸿章传》中,梁启超对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如此感叹,他之所以认同李鸿章是在以一人之力敌日本一国,原因无外乎大清帝国土崩瓦解前,已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各省大吏,徒知划疆自守,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
不过,从甲午战争到之后的抗日战争,再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羸弱的“东亚病夫”。
当年,“枪炮子弹只够用一个多月”
辛亥革命胜利后,接下来的20载仍是一段令人愁眉苦脸的岁月。孙中山将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后者却卖国称帝,引起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帝国主义在华分赃不均直接表现为不同军阀的战争,导致中国内乱不断,民国短短几十年内爆发了数百场战争。
抗战前中国人口约4.5亿人,超过日本6倍多。但当时日本工业总产值约合58亿美元,中国则仅有13.6亿美元。其中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日本为61%,中国为11%。农业生产仍然是依靠人力、畜力。现代化的工业只在沿海商港零星地出现,国内连主要地区的道路交通都没有完成。
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军事工业当然难以发展。至1937年时,中国仅有很小的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武器装备,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尚不能制造。“七七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开打的话,枪炮子弹只够用一个多月。
根据当时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公布的数据,抗战初期日本现役兵力38万人,海军190万人,飞机2700架;而中国现役兵力170万,海军6万人,飞机314架。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东北之后,中日双方经历了几次局部激烈的战火冲突,但一直没有正式宣战。当时的蒋介石,虽每天在日记开首一行都写着“雪耻”二字,提醒自己不忘国耻,但实力不济仍使其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处处忍让。
也正因此,面对身形庞大但实力虚弱的中国,日本才得以一步步扩大对华侵略。
中华工商时报电话 中华工商时报广告部电话 中华工商时报登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