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成功见证我国航天测控通信自主创新成就
2012年07月01日 19时22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广告 中华工商时报广告部电话
从10%迈向100% ——神九成功见证我航天测控通信自主创新成就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 田兆运 王玉山)13天飞行、14次变轨、2次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飞行的测控通信支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钱卫平说,在此次神九任务中,测控通信系统不但以出色的表现经受住了考验,还创造了任务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
中国载人航天测控通信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神九所要实施和建立的是有人参与与自动相结合的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对接模式,钱卫平说,这种模式是我国未来建设国际空间站要长久使用的模式。
“这次任务证明测控通信系统能够全面支持未来空间站和空间活动要求。”钱卫平说,“从陆海天基相结合的测控体系结构来说,通过交会对接任务阶段考核,将逐渐走向成熟并固化。”
钱卫平说,神八时初步建成了陆海天基一体化的测控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神九在有人状态下通过优化更进一步考核和固化了这一体系,使之成为长久支持中国载人航天活动的优良体系结构。
7分钟时的时间增长——为神九飞天提供有力支持
从火箭发射升空直到载着三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回归祖国,所有这一切,都要在测控通信系统的全程保障下来实现。
“长时间有人在轨飞行,确实对测控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钱卫平说,“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更可靠的测控支持、更完备快速的应急处置以及与航天员的实时交互。”
有人飞行任务对测控通信在任务全时段的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要保证天地信道的稳定畅通,以正确及时获取航天器和航天员的状态信息,要保证飞控中心信息处理、显示的正确性,使指挥决策正确有效,这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
其次,航天员在轨后,需要实施的快速应急处理模式相应增加,都需要地面准确判断故障、快速制定对策、高效进行处置。
第三,在轨飞行期间,地面要与航天员进行广泛的信息交互,系统要提供稳定可靠的信道,飞控也要设置专门的支持队伍,确保能够满足航天员的在轨支持需求,这需要在地面做大量的前期准备。
钱卫平说:“特别在飞船与天宫对接的关键时期,每一分钟的地面测控通信支持都分外宝贵,因此,我们对神九任务的交会对接跟踪方案进行了调整,挖掘潜力,将地面站、船的连续跟踪测控通信支持由神八时的47分钟提高到了54分钟。”
自主创新开创中国测控通信科技发展新路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的钱卫平,同时还担任着北京跟踪通信技术研究所的所长职务。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钱卫平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航天测控通信技术通过自主创新走出的成功道路。
“当初神舟一号飞船上天时,我们首次投入使用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的覆盖率只有10%左右,功能上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需求。”钱卫平说,经过20年的发展,测控通信系统在4个方面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显著成就。
——支持飞行器测量通信导航能力大幅提高,轨道覆盖率从最初的10%左右达到70%,未来到神十时将会达到百分之百。此项指标表明,我国将对有人空间活动测控通信逐步实现全时域全空域的服务支持。
——系统的通信传输能力显著提高。从最早建立在地面通信覆盖能力下的有限数传能力,发展到提供不到一兆的带宽,之后形成以两兆为基本带宽的数据与通话合一的基本体系结构。天基系统建成后覆盖率将大幅提高,通信带宽也达到百兆级,科学数据、图像信息等大码率应用都能在这个体系结构下得以实现。
——服务可靠性及保障质量稳步提升。由过去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向新的扁平化结构发展,避免单点出现问题后对整体传输能力的影响,由此使信息共享程度、系统使用灵活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系统可靠性一旦有问题,对故障的应对处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系统整体功能逐渐增强完善。根据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在导航通信大门类下将走通用化发展之路,按国际通用的导航通信领域发展技术模式的目标去建设发展中国的导航通信系统,载人航天将成为整个系统重要支持的组成部分 |